本书系统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历程和基本经验,秉承“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原则要求,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建议,包括编制实施投融资规划、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加强可行性研究论证、提高投资决策水平、提高项目可融资性等。在此基础上,以促进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创新为主题,坚持创新性和实操性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和融资,针对地方政府防范化解隐性债务任务重和基础设施领域存在的融资难、特别是资本金筹集难的问题,本书提出了基础设施分类管理和投融资模式转型的举措,针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专业能力差、管理水平低、债务化解难等共性难点问题,提出了投融资平台发展战略定位和市场化转型的建议;针对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使用和偿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融资平台化”倾向,借鉴美国收入型市政债的做法,提出了更好地发挥专项债作用和推进专项债改革转型的建议;针对民间资本投资参与基础设施领域难的问题,本书提出了拓展民间投资空间和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引导推动作用等建议。
吴亚平,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PPP库专家,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专家。长期从事经济和投资形势分析、投融资体制政策和政府投融资管理研究,参与投融资政策法规研究起草。荣获国家发展改革委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2次、三等奖3次。主要著作有《中国投资30年》(2009年)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何去何从》(2013年)。
编辑推荐
投融资活动有其基本的逻辑,主要依赖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同样如此,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政府和企业(包括投融资平台公司等国有企业和社会投资者) 责权利关系,投资回报和投资风险匹配的原则,专业能力和投融资能力匹配的原则,合规性、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的有机统一,这些都是需要明确研究回答的,而且要“先谋划而后动”。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发展阶段,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全面高质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如何遵循投融资的基本逻辑,有效破解投融资的难题?相信读者朋友看完这本书后,会知道我的答案,也会有自己的答案。